发布日期:2025-05-23 14:24 点击次数:86
最近有没有刷到那个稀土的新闻?就是说运稀土的车,现在都得装上“警报器”了,海关搞了个新政策,查得那叫一个严。什么中重稀土、钕钆、石墨,只要是这些“工业味精”,出门都得先过一道“材质鉴定生死关”。
听着是不是挺提气?感觉咱们终于要把家底儿看紧了。
稀土这玩意儿,重要性不用多说了吧?现代高科技的“维生素”,缺了它,什么隐身飞机、电动车、高端医疗设备、导弹,都得歇菜。而咱们中国,恰好就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稀土加工产能,说捏着别人的“命门”,一点不夸张。尤其是大洋彼岸那位,70%的稀土化合物靠咱们,上千个武器系统等着咱们的零部件“喂奶”。
这些年,稀土走私跟不要钱似的往外流。还不是因为过去卖得太“便宜”了。海关查获的案子蹭蹭涨,一年十几个亿就这么不明不白地“资敌”了,你说气人不气人?
这次新政,是严打走私,维护国家安全。精确到原子比例;又是北斗定位加震动传感器,全程监控;又是区块链追溯码,步步留痕…… 这套组合拳下来,走私的路基本给堵死了。
展开剩余64%我总觉得,这更像是一次不动声色的“战略调整”,一次对全球稀土价值体系的“重新定义”。
过去咱们是怎么卖稀土的?傻大户似的,敞开了供应,价格低廉,甚至还把污染留在了自己家。别人用着咱们便宜的稀土,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,反过来再高价卖给我们,或者用来搞技术封锁。这买卖,怎么算都亏得慌,是不是有点像当年咱们辛辛苦苦做衬衫,人家贴个牌子就赚大头的翻版?
对不起,稀土不是大白菜了,它是黄金,是战略资源!想买?可以,但得按我的规矩来!
你看这“材质鉴定生死关”,表面是防伪装,实际上是不是也在变相提高出口门槛和成本?以前随便糊弄一下就能出去的低端货、废料,现在没门儿了。你想买,就得买高品质、高附加值的,价格自然也得上一个台阶。
再看那个全程监控和追溯码,除了防走私,是不是也在强化咱们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控力?从矿山到港口,每一个环节都在眼皮子底下,谁买了,买了多少,用到哪儿去,咱们心里一清二楚。这不就是把“定价权”和“话语权”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吗?
像不像一个本来免费开放的公园,突然开始收门票了,而且是高价门票,还得实名登记? 那些以前天天来占便宜、甚至在里面搞破坏的人,自然就急了。
美国通用电气医疗不是跳脚了吗?核磁共振仪离不开咱们的钆,现在拿货周期拉长到三个月。澳大利亚莱纳斯赶紧说要砸钱扩产,但明眼人都知道,技术差着十年呢,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既然低端货出不去了,那企业就得琢磨怎么把稀土做出花儿来,搞高附加值产品。你看北方稀土搞智能灌装,包钢把尾矿变废为宝,这不就是逼出来的嘛?从卖“土”变成卖“金”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
想继续用便宜稀土的日子,一去不复返了。要么,你就老老实实接受新的价格和规则;要么,你就自己想办法,加速研发替代技术或者搞回收。但无论哪条路,都需要时间,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。而这个时间差和成本差,就是咱们争取到的战略空间。
在我看,这次稀土新政,就是一步深思熟虑的棋。它不只是关上走私的“后门”,更是要打开一扇通往“稀土强国”的“正门”。而是要成为一个能掌控资源、影响规则、引领产业的“玩家”。
好钢要用在刀刃上,稀土这把“好钢”,以前可能有点钝了,现在,是时候重新打磨,让它锋利起来了。
让那些“不得不依赖”咱们的东西,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。这可能才是这次新政背后,最耐人寻味的地方。
发布于:江苏省